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写字楼市 >> 浏览文章

上海CBD商务楼办公拥挤成大闷罐

2007/12/27 10:44:00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调查显示,沪上中央商务区(CBD)上班族实际办公面积严重不足。由于人口高度密集、环境高度封闭,不少高档商务楼成了“大闷罐”,存在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大规模流行的风险。 
    作为上海市科技部门特别资助的研究项目,市疾控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家单位专家联合组建的课题组,日前对申城商务楼聚集区办公楼空气质量、员工密度与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沪上中央商务区(CBD)上班族实际办公面积严重不足。由于人口高度密集、环境高度封闭,不少高档商务楼成了“大闷罐”,存在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大规模流行的风险。

  6-10平方米应是最低标准

  据权威部门统计,上海市16层以上楼宇超过6000栋,其中CBD商务楼约1000栋,这些楼宇主要集中在浦东、徐汇、黄浦、静安、卢湾和长宁等区,入驻率超过90%。

  项目课题组抽样调查了一幢主楼为42层、附加6层裙房的多功能商业办公楼宇,调查重点为6楼以上的主楼。调查显示,该商务楼内绝大部分公司员工的人均实际办公面积远少于设计标准,平均仅为2~4平方米/人。

  例如位于该楼9层的一家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拥有约100名员工,尽管公司所占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但90%的员工主要集中在一块350平方米的区域内办公;另一家位于19层的置业公司,拥有约56名员工,积聚在120平方米的区域内办公。

  课题组指出,此次调查发现,该商务楼内一些人员高度密集的楼层,如19层的置业公司,办公人员的总量竟达到建筑设计允许最大容纳人数的数倍以上。另外,部分公司虽然人均拥有的建筑面积达标,但公司室内装璜时未考虑到实际办公区域的公共卫生状况,结果仍然导致办公人员密度不合理,如9层的跨国公司,实际办公面积也不足4平方米/人。

  “目前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实施办公室人均实际办公密度标准,但参照建设部和环保部的要求,人均6~10平方米应是最低标准。” 课题组有关专家指出,抽样调查中,很多位于该高档商务楼的公司人均办公面积显然都已高密度超标了。

  房间封闭开窗不足

  人口密度高的商务楼成了一个个“大闷罐”。中央空调的使用,以及室内间隔的不合理,本身就成了空气交换的障碍。调查发现,在受调查的这栋商务楼内,50%的新风出风口被人为隔置于封闭的房间内,导致该封闭房间以外区域的空气交换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调查还发现,在受访楼宇内,每层都有近80个可开启式窗户,均在员工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是统计发现,开启率不足10%。经空气测试,调查涉及的商务楼在对其中央空调进行清洗之前,除底楼大厅外,各层办公室内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都超过了卫生部的参照标准,发挥性有机物虽符合标准,但数值也偏高。

  调查显示,大部分员工已基本适应这种办公环境,受访上班族普遍没有出现喉咙刺激呛人、眼睛刺激流泪等现象。不过调查发现,有30%左右的员工表示常有头晕头痛、乏力、情绪波动、咽部干燥和时有咳嗽;有20%左右的员工表示有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眼花、咽喉痛痒、流鼻涕和鼻腔干燥等症状。

  “我们同时对进入办公室的临时访客做即时调查,95%以上的访客反映呼吸不畅和眼睑干燥。” 课题组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长期的办公室工作环境已经使大多数员工适应,调动起了人体的呼吸代偿机能。

  CBD卫生监管无人负责

  课题组专家分析指出,沪上CBD已呈现人口高密度、人口高流动和空气环境高封闭的“三高”特征,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看,其中隐藏着大量传播性疾病、慢性病和职业相关性疾病流行的高危因素。

  据介绍,以目前的管理职能划分,CBD的公共卫生监管,地理上应归所属街道的社区卫生中心防疫科,但这些防疫科一般都只有几位初级卫生防疫人员,且已经担负了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当地居民的科普和防疫重任,对于区域内的商务楼,以及随之而来的数以千计的上班族,这些社区卫生中心防疫科在财政能力、人力资源、技术水准等方面尚不足以应付这个问题。因此,目前,CBD几乎成为公共卫生日常监管的盲点,一旦疾病流行,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课题组已向上海市相关卫生部门建议,建立包括主要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系统疾病以及职业相关性疾病等的信息档案、自动分析跟踪系统、季节性疫苗接种制度、入住企业的职业环境评价机制、员工健康档案制度等在内的CBD区域初级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以保证楼宇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

文章关键字:上海CBD,上海写字楼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  编辑: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