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宁波独有 >> 经济大观 >> 浏览文章

宁波就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出的决定(2)

2011/12/30 13:52:46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结合宁波实际,就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

  三、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长期基础性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为主阵地,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考学、评学、述学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开展理论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积极探索大众化的理论宣传,精心组织“理论宣传普及周”、“社科普及月”和“全民读书月”活动,大力推广“微型党课”教育,巩固深化“宁波论坛”、“社科讲堂”和“天一讲堂”等品牌建设,精心培育覆盖不同群体的市民大讲堂,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探索建立宁波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有影响力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八)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宁波精神。扎实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激励全市人民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六个加快”战略和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扎实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广泛开展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基层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努力在全市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的精神风貌,以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宁波精神的时代内涵,着力增强宁波精神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使宁波精神始终成为全市人民的主体意识,成为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强劲动力。

  (九)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制定出台《宁波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节日”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分层施教,广泛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精心组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规矩、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尽责任、做好事的良好道德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实施“文明宁波系列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形成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新格局,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全体市民道德素养,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推广“四点钟学校”模式,深入实施“春泥计划”,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符合社会需求、便于不同群体参与的工作体系,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个性化、规范化。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四、着力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按照“把好方向、当好智囊、建好机制、育好人才”的要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波的实践”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整合社会学科研究资源和力量,加强社科院、党校、高校和相关社科研究机构建设,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健全县(市)区社科联组织,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社科研究网络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品牌建设,扩大宁波学者和宁波学术影响力。

  (十一)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建立宁波文化创作题材库,切实抓好“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重大奖项参展参赛作品的创作生产,重点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青少年题材、地域传统文化题材等作品的创作。进一步创新精品创作生产机制,努力形成一批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动漫、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激励、推广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文化作品的扶持,支持和鼓励中小型文化内容服务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十二)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加强主流媒体与都市类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互动,着力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精心组织重大决策、重大成就、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主题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新闻策划和采编业务水平,着力形成正面舆论强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工作机制、重大舆情监测研判制度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党委、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发布体系,努力提高时效性,增强透明度。强化新闻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传媒集团和名专栏、名节目。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三项学习教育”,持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十三)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进一步完善网上互动对话交流机制,积极倡导党委、政府部门特别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部门开设微博,有序推进网络问政。大力推进“宁波记忆”特色数据库建设,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培育特色文化网站,精心打造“网络文化节”品牌。加大对中国宁波网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政府网站和区域性特色网站的发展,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形成积极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深化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对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引导和有效管理,加强网络专业管理队伍、引导服务队伍和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工作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引导网上舆论、服务百姓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五、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宁波文化广场、宁波报业传媒大厦、宁波广电传媒大厦、宁波市艺术剧院、宁波历史纪念馆、宁波市档案馆新馆、中国港口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三江文化长廊”的辐射力。要根据各地文化优势和文化需求,加快实施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多厅数字影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县(市)区都建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廉政文化工作室、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行政村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切实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

文章关键字:宁波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产业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