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楼宇总部经济 >> 浏览文章

上海普陀区奋进之路:从传统工业区到新兴商贸科技区

2015/1/12 9:52:44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2011年12月,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战略目标。三年来,全区上下,各方联动,广泛参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商贸转型升级,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普陀特点的商贸奋进之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平

    2011年12月,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战略目标。三年来,全区上下,各方联动,广泛参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商贸转型升级,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普陀特点的商贸奋进之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平台经济初具规模、市场调整趋向合理、地区商业凸现繁华、企业服务完善健全、外向经济影响扩大,首批自贸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普陀商贸正迈上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历史上的普陀曾是一个传统工业大区,其纺织、医药、化工等产业布局星罗棋布,工业产品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区凭借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步成为以商品批发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市场大区,其蔬菜、水产、大宗商品交易等在全市占有半数以上市场份额,全区市场交易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工业生产销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在全市居于前列。

  2012年以来,普陀区针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等问题,开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的现代商贸之路。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普陀区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特别是桃浦地区),全力推进劣势低端企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制定了《普陀区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力推进两高一低企业关停,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引导传统工业园区整体转型,实施现代服务业的综合试点;开展《普陀区设立物流企业规划评估实施办法》等六项规划评估,大型货运物流仓储企业大量迁出。逐步确立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主体地位。

  2013年,普陀区编制了《桃浦工业区产业定位暨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了桃浦产业专项调整工作。围绕桃浦地区总体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功能,突出重点,着重发展智慧安防、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文化休闲的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总部经济主导、“四新”特点显著、“智慧、智能、智力”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桃浦地区4.23平方公里内31家停车场全部关闭,除为城市功能配套的物流和仓储外,1001家低端物流企业和404家仓储企业全部关闭,分流低端从业人员3万多人。桃浦地区第一期77家重点调整企业、第二期90家重点调整企业将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预计可腾地2300亩,减少能耗2万吨标煤。经过多轮产业结构调整,一座“脱胎换骨”的综合性城镇将矗立在上海的西部门户。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产值达613.1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2%;区级税收58.5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5.86%(其中现代服务业区级税收12.0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5.73%)。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发展聚焦度、产业能级度和经济外向度,夯实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

  从“大市场、大流通”到平台经济园区建设

  2011年底,普陀区首次提出要系统打造一批功能性平台项目,发展平台经济,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年多来,有色金属交易平台、陆上货运交易平台、中山化工交易平台、M50创意园区平台、电科集团国家检测平台、跨国采购服务平台、西北保税平台、华通铂银交易平台、新华贵金属交易平台、联合产权交易平台等十大平台基本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逐步扩大。2012年4月,华通铂银发布“中国白银现货指数CSSI”,成为行业定价依据,公布中国白银白皮书,召开中国白银年会。

  2014年,普陀区平台经济取得重大突破。3月,以平台企业为核心,以园区(楼宇)为载体,交易企业及上下游凝成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多方互动、组团发展、贡献显著”的平台经济园区。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有色金属现货价格指数(SEMI)全球公开发布,对国内外期货、现货定价产生较大影响。有色金属交易平台被命名为区内首家平台经济园区,成为普陀区平台经济园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4月,“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揭牌暨“上普并购指数”发布,构建服务国内外并购重组的综合性功能平台,打造市场化运作的并购金融服务业高地。上海陆上货运交易平台“洋山港集装箱运输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中山化工交易平台集资讯、服务、交易于一体的“上海塑料网(聚塑网)”正式上线,并与化工研究专业院所合作引进“国家化学品及制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开设服务窗口,拓展服务功能。上半年中山化工平台总税达1.7亿,同比大幅增长800%。同月,新华上海贵金属交易中心暨国家价格研究院(上海)贵金属研究所正式挂牌运营。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和陆上货运交易平台列入市商务委“商贸平台发展规划”,成为市十大平台示范企业(园区)。11月,陆上货运交易平台、中山化工交易平台、M50创意园区平台、电科集团国家检测平台等四家同时被命名为第二批平台经济园区。

  普陀区为进一步促进平台园区转型升级,集聚发展,采取四项有力举措:一是建立完善平台管理机制,按照“成熟一家,命名一家”原则,推进园区命名工作,不断提高平台园区的在地注册和税收落地,提高贸易能级和贡献程度。二是制定平台企业认定标准,编制发布《普陀区平台经济园区评估指标体系》和《普陀区平台经济园区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成为考量全区平台经济园区发展的评估标准和引领园区发展的建设标准,推动传统市场向平台经济的转变。三是强化政策服务扶持措施,提升平台经济发展能级,努力培育新兴平台项目。2014年4月,颁布《普陀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补充意见》,明确平台园区支持政策。四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提供全程全面服务,引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从推进“三个一批”到提升市场服务能级

  普陀区原有各类市场102个,主要特点是市场总量多、布局不合理、经营户数多、交易低端、环境脏乱,这与区域定位和产业结构极不适应。2013年,普陀区首次提出“三个一批”调整思路,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体系。

  调整关闭一批。有序推动一批低端市场的搬迁与改造,大力开辟和发展金融、产权、技术、信息等现代要素市场,推动商品市场向高端发展。随着曹安农产品市场、真如农贸市场、三官堂禽蛋批发市场、大渡河路建材市场等15个市场先后关闭,普陀区市场总数减至87家。按照计划,2013年至2017年调整(关闭)27家,占全区市场总数的26.5%,2018年至2022年再调整(包括关闭)13家,占12.5%,总共调整(关闭)40家。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布局更趋合理,产业更趋高端,功能更趋专业,管理更趋科学,环境更趋整洁。

  支持引进一批。以十大功能性平台建设为主,依托现有平台优势,培育更多、更新的市场平台,发展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电子交易平台,引导商品交易市场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 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型,努力实现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的转变。

  提升完善一批。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超、农标对接,提高市场品牌建设和服务的能级。目前,普陀区标准化菜市场按照符合中心城区配置要求分布在九个街镇。几年来,区财政投入5000万专项资金用于肉类、蔬菜、水产追溯系统、菜价监测系统、平抑菜价专项等方面,有效改善了传统菜市场脏乱差状况。

  2012年以来,普陀区每年安排标准化菜市场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投入资金进行二次改造。完成了覆盖全区的122个“菜价通”电子屏和标准化菜市场出入口电子屏信息系统。从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标准化菜市场的二次改造,严格食品安全,改善整体环境,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制度服务。截止2014年底,推进完成三分之一。

  2014年,标准化菜市场规范建设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经过半年调研,编制完成《普陀区标准化菜市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成为本市率先制定更加严格和细化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推进市场信息系统、食品追溯系统、菜价监测系统、制度管理系统等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从商业体系规划建设到成就上海商业地标

  2013年,普陀区编制完成《普陀区商业发展规划(2013-2020)》,通过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从决策层面、宏观层面完善区内商业的管理与服务。全区初步形成“2+4+N”多层次、多中心、网络状的都市商业新格局:2个市级商业中心(中环、真如)、4个地区级商业中心(长寿、武宁、长风、桃浦)、N个社区级商业中心。目前,全区大型商业设施已经超过210万平方米,其中60%集中在各大商圈。

  上海12个市级商业中心之一的中环商贸区“金中环”名片,在全市商业总体布局中具有“东有八佰伴、南有徐家汇、北有五角场、西有‘金中环’”的新格局。商圈内核心企业营业额约60亿元,百联中环购物广场、新长征商务大厦、绿洲中环中心均成为亿元楼。2013年,中环商圈累计销售同比上升13.8%,增幅在12个市级商圈中位列第二。2014年1-7月,中环商圈零售同比增长8.5%,增幅跃居全市市级商圈首位。目前,“金中环”消费半径已经扩大到长三角地区,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的新平台。集“商业、旅游、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上海环球港,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商业旅游”的重要景点。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客流近161万人次,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4.41%。

  普陀区开展《加快商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专题调研,制定全区商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通过各类营销和节庆活动,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和“会商旅文银”产业融合,促进传统商业转变思路,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便民利民惠民,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体验式商业,扩大服务消费。聚焦“网络、绿色、品牌、信用、服务、主题”六大消费,组织开展多样化、差异化的商业营销活动。同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智慧商圈和智慧社区建设,依托信息技术优势,集聚产业链资源,为电商企业组织新商业模式提供交流平台,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鼓励电商企业与传统零售对接,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推动商业企业实现O2O发展新模式。

  普陀区注重商业体系建设,探索产业管理,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市级商圈、地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均衡发展,制定了《关于推进普陀区特色街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近铁城市广场、118商业广场巴黎春天正式营业;拥有27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智富名品城2015年底封顶,力争尽快开门营业。服务民生的社区商业充满活力,社区商业生活中心11个,商业总面积64万平方米。曹杨、甘泉、万里、光新、宜川5个社区商业中心列入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其中曹杨、甘泉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2014年1-11月,实现区域商品销售额3525.24亿元,同比增长10.89%;实现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8.78亿元,同比增长8.86%;商贸业完成区级税收11.34亿元,同比增长10.96%。

  从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到推进“四新”经济发展

  三年来,普陀区建立并完善了覆盖9个街镇、20个经济园区和37幢楼宇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推进“四新经济”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6月,正式颁布《普陀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面实施《普陀区品牌建设三年推进计划》。

  2014年是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20周年,是贯彻落实市加快培育“四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之年。普陀区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以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57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技术研发体系。

  普陀区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了“四新”经济的建设。目前在智慧照明、并购金融、光伏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等领域已经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四新”经济企业。首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企业技术中心不仅有力推进了企业开发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牌、新专利,而且还推动企业创新产业模式和经营模式,支持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据调查,“四新”企业自主创新已经从面向企业内部转为面向社会、乃至全球的开放式创新。通过聚焦、关注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其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增强。企业在加大研发,成为技术研发投入主体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据统计,“四新”企业在与国内高校合作研发项目218个中,申报、授权的知识产权达144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86件,拥有软件著作权247件;企业主持、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达48项;申报国家、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2家。

  为进一步推动“四新”经济发展,普陀区建立了工作机制,成立了“四新”经济领导小组,形成“四新”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产业政策,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资格局;完善载体空间,完善和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天地软件园、M50创意园等一批“四新”经济产业基地,申报“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优化服务环境,搭建金融投资机构与“四新”经济联动平台,推进“四新”企业改制上市。此外,普陀区从加大信贷支持、鼓励自主创新、开展品牌培育计划、组织企业开拓市场、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加强企业人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上市,加快“专精特新”培育步伐,推动“四新”经济发展,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从主动对接到加快自贸示范区建设

  2013年9月,上海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普陀区主动对接,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争取国家海关总署和上海海关的工作支持,邀请海关总署科技司、加贸司等部门到区内进行业务指导,主动申报西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备案管理,前往深圳、宁波、郑州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的学习及业务对接。

  2014年,普陀区在全市率先拟定外资新设项目审批改革《普陀区重点服务业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试行)》,实现外资新设项目审批与工商登记无缝衔接:按照“开放透明、简洁高效、重心下移、事后监管”的要求,实施“告知承诺+格式审批”外资审批方式。实行“两项简化”和“两项推行”,即更加简化新设企业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3份材料缩减为5份。更加简化企业备案事项办理,在区内注册地址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可直接申请备案登记。推行格式化申报,如新设企业章程等的格式化申报和变更项目格式化的参考样式申报。推行网上预审,外商投资及中介服务通过网络咨询解决问题。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外资项目审批当天确保内部三级审批完成,审批时间缩短至3-4天,明显提高了行政效率和企业服务水平。

  2014年9月,普陀区成为首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示范区之一。11月,上海海关正式批准普陀区为上海首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创新业务的中心城区。普陀区充分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利用区域资源,既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又与桃浦地区转型升级相结合,通过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发挥首批自贸示范区效应,整合西北保税物流中心、跨国采购中心、长风并购金融集聚区、联合产权交易所、MCG 保税展示中心、M50文化创意园区的优势,开展自贸示范区各项准许业务,重点建设“一平台四中心”即一个招商引资平台和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和国别中心(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打造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商贸大环境,努力构建外向经济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现代商贸业的“升级版”。
 

文章关键字:楼宇经济,上海普陀区楼宇经济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编辑:8006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