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宁波独有 >> 经济大观 >> 浏览文章

宁波市文创产业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4/2/14 14:58:05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近年来,宁波文创产业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12000余家,吸纳直接就业人员20余万人,其中规上限上文化企业1173家。2013年上半年,该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43.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近年来,宁波文创产业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12000余家,吸纳直接就业人员20余万人,其中规上限上文化企业1173家。2013年上半年,该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43.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1%,成为该市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制造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也通过嫁接文化,融入创意,使附加值和利润成倍翻番,文创产业切实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开启产业蓝海的“金钥匙”,传统文化转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一、强化创意,推动制造业从“宁波制造”转向“宁波智造”。

  宁波市的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体量较大,文体用品生产、演艺设备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包装装潢印刷品等行业已形成块状经济基础。近年来,该市文化部门通过举办产业推介会、文创产业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的转变。

  一是推动文体用品从“低档货”向“高精尖”转变。以文具行业为例,宁波市有着“中国文具之都”的美称,全市共有文具企业4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46家,文具业年总产量占全国的1/5,出口占全国的1/3。但过去,该行业的增长依靠的主要还是土地、普通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的投入,产品档次较低。近年来,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飙升等多重压力,该行业进入了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宁波市政府部门通过科技创新奖励、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扶助小微、提高壁垒应对能力等多种渠道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型科技产品,帮助企业掌握产品制高点。目前该市文具产业的出口规模、潜力和技术水平均居国内同行前列,不少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份额。其中仅贝发集团2013年申请的专利就达到100多项,其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还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宁波“中国文具之都”不断增添内涵。

  二是推动工艺美术品从“卖工时”向“卖创意”转变。宁波工艺美术行业基础较好,拥有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金银彩绣、越窑青瓷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近年来,该市文化部门通过评选非遗传承人、举办非遗产业研修班等途径,引导企业将文化元素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工艺美术片的创意、设计、生产、营销、品牌构建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其摆脱了单纯卖资源、卖技术、卖工时的较低层次,具有了更高的市场价值。例如千玉公司在古典琉璃的基础上添加了宁波元素的创意和现代技艺,使琉璃这种一度过时的产品复活了艺术魅力:从2008年开始,千玉琉璃连续六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国礼”,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等政要名人收藏;产品从过去的摆件延伸至酒店装饰品、餐具、灯具、建筑构件等,进入南苑国际、万豪、泛太平洋等高端品牌酒店;而宁波顺其自然美发用品有限公司则在传统木梳中融入泥金彩漆、木雕等文化元素,售价翻了几百倍,附加值提升显著。目前,宁波全大市共拥有各类工艺美术企业1000余家,工业总产值80亿元,销售产值76亿元,出口交货值28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推动演艺设备等领域从“杂牌军”向“大品牌”发展。演艺设备行业一向市场比较窄,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国际竞争激烈。宁波市生产演艺设备的中小企业较多,品牌较杂,但由于文化和技术含量不高,多是“夹缝里求生存”。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文化企业领头羊战略,帮助多家提升产品的文化和科技含量,硬是将小行业做成了大市场,如今,“大丰”、“音王”、“海伦”等都成为了演艺设备行业响当当的大品牌。如余姚大丰实业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舞台机械研发生产基地,其打造的从设计、制作到安装、维护、管理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已确立了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其产品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大剧院、雅典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俄罗斯国家艺术大剧院。目前,“大丰”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行业冠军。而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的舞台演出数字化控制系统,同样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技术含量、标准制定、行业规模、出口规模稳居全国行业第一,充分发挥了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带头作用。

  二、文化为魂,推动旅游业从“表层观光游”转向“深度文化游”。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则是旅游的根和魂。近年来,宁波市旅游业紧跟市场需求,增加旅游中的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从“表层观光游”向“深度文化游”发展。2013年该市旅游业增长态势良好,全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为4839.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3.54亿元,同比增长10.52%,游客满意度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一是借力传统历史街区,使其“价值再现”。传统历史街区曾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地带,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商业中心的转移,街区日渐衰落。但历史积淀下来的老建筑、老风貌却是人们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所在。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实施传统历史街区的“价值再现”工程,实现文化遗产“片”的整治提升并使之价值最大化。目前该市在仅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共建成外滩、鼓楼沿、南塘老街、郁家巷、莲桥街等历史文化街区8处。在这些历史街区,管理者采取原生态开发的模式,允许部分居民继续居住在历史街区中,实现旅客与居民的互动,同时将古城保护与民俗演出、老字号商业开发等相结合,提高旅游吸引力。

  二是借力影视热潮,催生城市营销新手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影视旅游在宁波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了城市营销的一种新做法,而这很大程度上得意于宁波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江七号》《向东是大海》《偏偏爱上你》《搜索》等一批“宁波制造”优秀影视作品的热映,直接催生了“跟着影视游宁波”的热潮,东钱湖、杭州湾湿地、宁波博物馆等取景地都成为了旅游新热门。而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象山影视城则凭借着剧组拍摄递增速度、影响力提升速度,已成为继横店之后与上海车墩、北京星美等齐名的国内影视拍摄基地第二大阵营,并由此带动了吃、喝、游“影视经济”的兴起。2013年,象山影视城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0%,门票收入3500余万元。而影视城周边的群众演员、道具制作、农家客栈、农家采摘游等项目也发展迅速,自2005年以来,影视业已累计增加当地乡镇就业3000余人。

  三是借力文化节庆,提升城市知名度。近年来,宁波市通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天一阁藏书文化节、国际港口文化节、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弥勒文化节、中国开渔节、河姆渡文化节等10余项节庆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这些节庆无一不打文化牌,也无一不与旅游相互融合发展,共生共通,打响了“活力宁波”、“书香宁波”、“名城宁波”的品牌效应,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如至今已举办十六届的中国开渔节以浓厚独特的渔区传统文化为底蕴,已成为中国渔文化的盛典、国际海洋旅游的盛会和展示象山良好形象的一张精美名片,仅2013年开渔节期间,短短一周时间内象山就接待游客43.8万人次,累计进入团队500余个,旅游经济总收入约3.6亿元。而宁海的“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成为中国百强节庆活动之一、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和中国人物类十大节庆之一。

文章关键字:宁波文创产业,宁波经济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