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CBD >> 钱江新城 >> 浏览文章

八年建设创造人居范例 滨江在全国首个实现

2009/5/9 9:46:00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天气正好,高新区(滨江)滨兴小区的王大妈提了一篮子煮好的毛笋,到小区的空地上晒起了笋干。尽管这些原来在老村里时的老习惯还留着,但王大妈的生活已经随着五年前搬入农转居拆迁安置房的那一刻起发生了改变。

    天气正好,高新区(滨江)滨兴小区的王大妈提了一篮子煮好的毛笋,到小区的空地上晒起了笋干。尽管这些原来在老村里时的老习惯还留着,但王大妈的生活已经随着五年前搬入农转居拆迁安置房的那一刻起发生了改变。

  “楼房环境好,又方便,还有一套空房可以出租。”这是王大妈和她的邻居们所能体会到的感受,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已经成为全国人居的范例。

   在日前正式揭晓的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高新区(滨江)农转居拆迁安置房项目位列其中,成为我省两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之一。

   八年前,滨江政府说

   ——住到高楼去

   推行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高新区(滨江)走的路不同寻常。

    “萧山长河头,茅坑角落多”,这是很多人对原来滨江三镇的最初印象。全区农居点占地1.2万亩,如果仍按单家独院两户联建,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城中村、村中城的困局又将重演,根本谈不上现代化新城建设。

   2001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个改变千年来农民传统居住模式的决策在滨江开始推行——住到高楼去。

   经过八年多的建设,高新区(滨江)已投入资金74亿元,开工436万平方米,竣工311万平方米,交付262万平方米,近1万户,3万余人入住环境优美的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小区,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实现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全覆盖。

   八年后,滨江农民说

   ——住在天堂的幸福生活

   王大妈所在的滨兴小区是滨江区农转居拆迁安置房一个试点小区。

   初看小区,这里和周边的商业楼盘比并没有什么差别,细看后才发现,小区里有医务室、幼儿园、小学、商店、民航服务网点等,室内水、电、通讯、煤气、宽带接入和电子对讲防盗门等一应俱全。

   此后的长江小区、缤纷小区、迎春小区等也充分吸收了滨兴小区的经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原则,这些房子比起城市小区建设的商品房,设施只会多不会少,装备只会精不会滥。

   按政策,一般家庭都可以安置分到两套以上的房子,一套自己居住,剩余房子用来出租,确保将来有稳定的家庭经济收入。

   考虑到入住小区对象的特殊性,这里独创了以村(社区)作为物管工作行业管理主体,物业公司作为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主体,房管局作为行业管理主体,建管中心作为日常监管主体的四级管理网络,而且大量失地农民成为物管公司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了村民自治、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除此之外,滨江区还启动三产运作,在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筑设计上,底层设计建设了一部分商业用房,以成本价转让给村级组织,由村级组织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生产发展”,以保证公共事业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组织。

   八年,创造一个“人居典范”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驱动、全面推进”的建设机制,滨江区建管中心从管理上做足了文章。相继出台了《施工项目部管理考核办法》、《监理考核办法》等,从制度上对在建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并建立了监督员队伍,全程参与监督工程建设过程,从源头上确保了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小区优质优良。

   通过几年的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滨江区盘活了当前最宝贵的资源——土地。目前,实施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节约土地5828亩,土地节约率为50%。

   不过,滨江并没有把目光停滞在对物质的满足上,他们还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失业农民的技能培训。每年区财政划拨就业扶助资金达2300万元,率先在全国推行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全覆盖政策。

文章关键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力 余小平 李小芝 编辑:8028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