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CBD >> CBD城建 >> 浏览文章

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2)

2009/8/31 15:00:42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就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

  11、深化城乡文明共创。着力完善市、县(市)区两级部门以及城市社区与村文明结对模式,积极探索共建型、帮扶型、互补型等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以城带乡、共建文明的良好格局,促进城乡文明创建工作均衡发展。突出城乡文明共创重点,抓住城市规划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村集中居住区等重要部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社会治安管理,促进城乡文明创建水平的整体提升。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城乡文明共创内容,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力争到2011年,文明村镇建成率超过80%。

  12、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新一轮“百千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抓好公路沿线、河道两旁、风景名胜区、城镇周边、村际交界地带的环境整治,切实优化村容村貌。深入实施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互联网进村入户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河网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扎实开展“洁化大地、绿化村镇、美化庭院”活动,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提高农村整体绿化水平。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到2011年农村社区建设面覆盖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300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加快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高农村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五、坚持创建为民,在文明成果普惠化上求突破

  13、实施社保共享计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城乡就业、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有市场、乡镇(街道)有网点、社区(村)有窗口,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落实“万名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重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力争到2011年60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普惠式养老金。完善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同类险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相互转接的有效办法,增强社会保障统筹能力。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扩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房源建设,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住有所居。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机制。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城镇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推进老年事业发展。发展慈善事业、儿童福利事业和残疾人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14、实施健康共享计划。顺应城乡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着力优化卫生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体制机制,积极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健全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制度,实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推进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和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视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药品监管,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和廉价药品制度,降低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建立心理健康预防、调整和维护机制,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大力倡导无偿献血和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等公益活动,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启动市民健身服务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增配绿地公共体育场地,构建城市社区和乡村10分钟健身圈,鼓励社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推行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发展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体育水平。

  15、实施文化共享计划。围绕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创新供给方式,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鼓励支持文化创造和普及,努力打造一批展示宁波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体现现代港城气派和宁波独特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引导各地有序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探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才艺竞赛活动,增强公共文化对城乡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展企业文化,培育一批企业文化示范点。繁荣“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百镇千村种文化”等公益性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建设基层文艺团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建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东部新城市民文化广场、月湖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宁波书城、天一阁书库、宁波帮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项目,推进图书馆(室)等公共阅读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成综合文化站,50%的行政村和60%的社区建成基层文化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推广广播影视数字化,推进农村流动数字放映进程。鼓励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向公众免费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壮大。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发展文化产业中介服务,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16、实施平安共享计划。全面推进法治宁波建设,大力营造平安祥和环境,切实增强城乡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扩大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发挥地方立法在表达群众诉求、协调社会利益中的作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和谐的作用。完善司法工作机制,依法扩大诉讼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大力推行远程立案、下基层办案等便民措施。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好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深化“黄、毒、赌”整治,注重实施“破小案”警务策略,切实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治安防控技术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危爆物品、出租房屋、重大工程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管理整治。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村(社区)和企业综治工作室建设,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完善重大疫情报告及防控体系。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健全各领域防灾减灾协调联动机制,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增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自觉维护各民族团结和谐。深化各级领导接访制度,切实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解劳动纠纷的积极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直选社区居民参选率达到93%以上。

  六、坚持内外统筹,在建设开放文明上求突破

  17、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增强市民国际化意识,大力普及国际礼仪、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展现开明开放的国民形象。建立完善中心城区国际化城市标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体现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和休闲设施。强化城市国际化商务功能,完善国际会展设施,发展国际会展业务,着力提升国际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争取列入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依托APEC港口服务网络、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服装节等载体,推进高级商务代表、职业经理人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来甬考察、合作和落户。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举办一批重大的国际性文化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著名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把宁波打造成区域性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18、深化区域性合作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创新要素等方面的对接,建立合作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办好“宁波周”活动,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特别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战略合作,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深化对口帮扶贵州、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青川援建活动,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进一步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强与绍兴、舟山、台州和嘉兴等地的紧密联系,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快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推进国家级开放区域整合提升,逐步实现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管理和功能叠加,实现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大榭开发区功能互补。

  19、提高开放型经济素质。进一步推进产业领域对外开放,加强与央企、跨国公司及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推进港口物流对外开放,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步伐,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两地港口企业联合开发机制,加强与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打造港口联盟。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集装箱海铁联运、大宗货物物流枢纽和国际空港物流,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和企业“走出去”方式,全面提高多元化贸易发展水平。

  七、坚持改革创新,在文明创建制度化上求突破

  20、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抓总、人大政协监督支持、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加强创建工作网络建设,理顺条块运行机制,市文明办要切实履行协调各方的职责,文明创建专业组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牵头组织作用,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创建工作体系。健全文明委全体会议制度,建立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点评制度和工作联络员制度,定期分析文明创建情况,研究解决创建工作难题。加强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研究,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要深化对创建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研究会在文明创建中的引导推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明创建项目,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创建投入格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管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带头改进作风,努力做到勤政廉政优政,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一个党员要充分发挥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1、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建立完善全民共同创建、全民监督促进、全民参与评价的动态创建机制,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全体市民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加大监督力度,接受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文明创建监督,鼓励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监督。开通“文明创建热线”,汇集办理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城市文明眼”队伍,及时发现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积极整改,促进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群众化。

  22、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市文明委要根据本《决定》要求,抓紧制订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规划,提出每年重点创建项目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坚持务实求效,各单位都要把工作分解到项,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考核。组织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文明创建考核,定期进行自我测评。强化创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对工作责任不到位、目标任务完不成的部门和单位在评先评优上“一票否决”,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责任追究。改进评价方式,把数量型评价与质量型评价结合起来,把检查组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创建成果评判考核的科学性。

  23、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创建主题实践大讨论、金点子征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全市人民投身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开展文明创建的探索实践,及时表彰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总结推广各行各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市级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等形式,组织开展多视角、高质量、有声势的宣传报道。加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管理,探索公益广告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充分利用公交电视、户外广告、社区电子屏等媒体发布各类公益广告,逐步形成由市文明办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公益广告征集发布机制,商业中心、车站、主干道等重点场所公益广告比例不低于20%。大力建设公共场所文明提示规范性标识,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宁波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的迫切愿望,是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战略要求。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倍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倍加努力地改善城乡民生,倍加积极地投身文明创建,不断开创宁波创建工作新局面,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文章关键字:文明城市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  编辑:8032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