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office社区 >> 人才服务 >> 浏览文章

“裸辞族”成本几何?

2013/10/14 10:01:21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在外企工作的刘小秦最近一直惦记着“裸辞”,原因则和任何一位蠢蠢欲动的跳槽者类似:心里委屈了,收入也低于平均线。每天早晨例会上,刘小秦觉得自己都有成千上万个立即递上辞职信的冲动,他甚至觉得自己已

    在外企工作的刘小秦最近一直惦记着“裸辞”,原因则和任何一位蠢蠢欲动的跳槽者类似:心里委屈了,收入也低于平均线。每天早晨例会上,刘小秦觉得自己都有成千上万个立即递上辞职信的冲动,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等不到合适的“下家”伸来橄榄枝。
    在和熟悉的猎头喝咖啡聊天时,刘小秦一边催促着猎头加紧速度帮忙寻觅合适岗位,一边抛出了自己想不顾一切“裸辞”的想法。
    听完刘小秦的抱怨,猎头只问了一句话:裸辞,你做好准备,存够本钱了吗?

    “裸辞”前准备3-6个月工资

    何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
    在转身离去的那一瞬间,感觉的确很潇洒——既然是自断了后路,必然是现任工作岗位有无法忍受之处,到了终于不用再忍受的那一刻,感觉自然棒极了。
    先别忙着高兴,“裸辞”不是一了百了,生活还是要继续,听着洒脱、说着过瘾,但真那么做了说不定就要扒掉一层皮。当然,如果你还年轻,可以依靠父母暂时做个“啃老族”;又或者你已婚,可以选择全职主妇的生活进行调整。
    但是,像刘小秦这样的情况,27岁单身,家不在本地,每月房租、水电、交通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近期打算和女朋友买房结婚。所以,猎头建议,如果实在觉得难熬想要辞职,也千万记得提前准备好3-6个月的工资收入来做准备。
    或许刘小秦自己的确不在意,女朋友也完全支持,但是假设求职需要1到2个月的时间,这样计算就到了年底。年关难过,在家宴的聚会上,刘小秦是否又能做到对于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毫不介意呢?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敢于“裸辞”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家在本地不需要负担房租,并且本来就有一些积蓄,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保守估计,1到2个月的生活花销,加上不可预计的计划外支出,刘小秦必须提前储存好这一笔支出。

    “裸辞”后工作“空窗期”难解释

    花销还是其次,“裸辞”最尴尬之处在于,在离开前任公司步入漫漫求职路时,应当怎样对下家解释这一段工作的“空窗期”。
    林琳,银行职员。由于一时冲动辞了职,当然,由于资历和学历等个人条件都比较到位,离职一周之后林琳就获得了一家基金公司的面试机会。
    林琳没有想到,自己在面试时被“刁难”最多的问题,却是自己为什么不等到下家找好再离职。
    对方HR这样提出自己的质疑:“同业人员流动很正常,可能是和上司关系太僵,也可能是迟迟不加薪,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临到年关的时候不等到年终奖发放就毅然决然辞职?”
    林琳辞职的真实原因是,自己觉得不开心,不想再继续受委屈,况且年终奖对于她来说无非是一个包包的花销,不必太在意。然而,这些原因都不能盲目宣之于口,否则多半会被理解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家境较好,所以不求上进,等等。
    于是,“期望更好的工作机会”成了林琳所能想到的唯一借口。HR皱了皱眉,没有其他表态。不过,虽然还在等待下一步的通知,林琳对于得到这份工作的心思却已经凉了一半。

    “裸辞”后3个月是重返职场黄金期

    看了一本关于间隔年的书,张帆也心里痒痒,想到自己还年轻而且单身,干脆也递上了辞职信,也享受了一回“裸辞”的爽气。
    张帆承认,刚刚辞职的第一个月,感觉的确不错。自己订了机票,从北京到丽江再到东南亚,哪里好玩去哪里,再故意选择工作繁忙的周一在朋友圈发出自己天涯海角的靓照,感觉好极了。
    不过,两个月之后,当睡懒觉成为生活常态时,张帆竟然开始思念工作日早起的紧张有序。于是,开始“海投”简历,寻找工作机会。
    但是,再度求职时张帆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多多少少的不适应。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自己曾经就职的行业出现了重大转变,她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
    对此,招聘专家建议,如果混迹职场是长期的人生计划,“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
    因此,即使是下了决心打算“裸辞”,也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像张帆这样的情况,已经离职、准备再度求职,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文章关键字:职场,裸辞,裸辞族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