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文化强市引领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2012/11/13 14:36:32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在此背景下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在此背景下,文化强市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为响应市委第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文化强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将“宁波文化强市建设研究”作为2012年度重点课题,组织院内外有关专家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本期刊出的《文化强市:引领助推城市的转型发展》一文,概要地阐释了这一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
  21世纪是城市世纪,文化作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走势和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去年12月,宁波市委就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文化强市的战略地位;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推进现阶段文化强市战略重点,引领助推宁波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牢牢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文化强市战略地位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从蒙昧步入文明的重要历史界标,因此,城市从其诞生之时就与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城市是文化的熔炉,文化引领着城市的进步。
  一般看来,城市仅仅是由高大建筑、繁华街市、喧闹人群构筑的地理轮廓线,工商、交通、居住等实用功能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确,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理念比较重视功能理性与物质形态,过多强调经济原则和功能原则,具体实践中会更多注重城市的空间尺度与布局、功能区分和机动车交通等因素。这种城市建设理念被称为功能城市,早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雅典宪章》中提出。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一以实用功能为指归的“功能城市”的建设理念,曾主导着城市建设的维度。
    如果说,20世纪的城市发展建基于功能之上的话,那么,21世纪的城市发展应该寄望于文化的引领。“功能城市”对城市认识的局限性,无疑严重忽视了城市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实际上,城市不但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聚地,骨子里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不仅显性地体现在城市的外表,更深隐于城市的精神之中,构成了城市的灵魂,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后叶,以文化为自觉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这是城市建设由过多体现强烈的功能化倾向向其文化本源的回归,使城市建设大踏步地向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回归。于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和1999年的《北京宪章》开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城市的人文生态功能、文化传统、城市精神、市民文化需求、生活空间环境和可持续和谐发展。到21世纪,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建设目标和战略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建设“文化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也是过多地强调其经济因素而严重忽视了其文化内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化因其外显的部分经济功能而被人们所重新审视,但由于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一直被置于附属的地位,致使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原本具有的的核心作用受到了遮蔽。直至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第一次在国家宏观层面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选项。文化建设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当文明的阳光普照到现代城市的头上,当民族的复兴进入精神引领的新纪元,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以城市为载体来讨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用文化的视角来谋划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最为显见的是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最为根本的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有赖于文化的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文化内涵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产品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的文化含量越大,产品的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第三,文化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界性趋势,是经济、文化加速融合的直接体现。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存在着种种联系,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会对国民经济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竞争力中最重要的砝码,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
  建设文化强市对于宁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宁波的文化建设与其经济地位还是不相适应的,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建设成为制约宁波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宏观层面看,主要表现为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失衡,文化软实力的欠缺成为宁波与同类先进城市竞争中的短板。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宁波一直在文化建设上奋力追赶。早在2000年8月,宁波制订了《“十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第一次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口号。2008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文化发展“六大战略”,即着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惠民、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创新推动,显示了宁波加快文化建设的坚强信心。2011年7月,宁波出台《“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2011年12月,宁波市委作出《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公民道德水准高、社会文明风尚好、文化生活品质优、地域文化特色明、文化综合实力强的文化强市”。
  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目标的提出,越来越体现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强市建设通过提升市民素质、引领城市精神、保障公共文化民生、发展文化产业等,充分发挥了引领助推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作用;文化强市建设通过对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这一城市发展终极目标的关注,使城市发展回归到了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之,文化强市建设在现阶段顺应了城市发展从“功能城市”转向“文化城市”的历史潮流,符合城市的科学发展规律。

  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推进现阶段文化强市的战略重点

  文化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找准宁波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坐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文化构成的多样性特点,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的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特点,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着眼长远,做到重在建设,持之以恒。总之,我们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努力探索文化强市建设的科学路径。
  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宁波的文化发展不仅需要战略思维,更需要创新实践。因此,要创造性地推进现阶段文化强市建设,主要的战略重点有:
  一是要保护利用文化资源。要树立“大文化资源”观,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共享性、重复消费性、资本增殖性等特性,充分发掘与利用宁波源自古今中外、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及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建立全面系统化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数据库,科学构建历史文化资源的总体保护利用框架,使得对宁波文化资源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保护和延续更加有依据、有实效。
  二是要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现有建设基础上,有效整合、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功能,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更加丰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更加充分。要围绕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根本目标,继续完善“硬设施”,着重优化“软环境”。在硬件上,要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性设施的布局;在软件上,要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支撑体系、资金人才技术保障体系和运行评估体系等,以构筑一个结构完整、运行顺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经济。要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特色优势文化产业群,使文化产业成为宁波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加强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文化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以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社区)等文化集聚区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市软实力。完善体制,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新型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以及推动中长期宏观规划落地的相关配套政策,提升政策组合优势。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推动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加强创意培育和技术提升,加速形成文化产业“创意+科技”的发展路径。
  四是要精心打造城市文化空间。要充分认识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意义,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要在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体现宁波特色的整体文化意象、城市地标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都市人文社区等城市文化空间。结合现代都市发展定位与规划布局要求、宁波的城市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现状、城市居民分布特征及文化活动需求等因素,加快构建以“一核、两带、多区”为特征的宁波城市文化空间格局结构体系。
  五是要塑造提升城市形象。作为我国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城市,宁波具有资源禀赋特色明显、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等优势,形成了塑造提升城市形象品牌的良好基础。要把城市形象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对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城市形象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整合营销、高端营销、节庆营销等手段,切实提高宁波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抓好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窗口性区块、门户性区域等重点部位建设,夯实城市形象实体支撑基础。
  六是要培育弘扬城市精神。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发展,为文化强市建设把握根本方向、提供思想基础;通过制度设计、载体创新等,着力构建宁波城市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机制,提升文化价值引领力;以保障文化民生、文化权利为导向,着力构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对接机制,提升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进一步繁荣发展宁波哲学社会科学,营造社会科学的学术氛围,提升宁波的社科研究与普及的整体水平,不断改善宁波城市的精神风貌。
  七是要创新完善文化发展制度与政策。必须紧紧抓住文化强市建设的新机遇,牢牢把握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制度政策的体系化建设。强化制度政策的精细化操作,围绕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城市文化空间的培育和跨越式发展,整合各种政策和制度优势,促进重点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文化发展考核措施。(作者为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文章关键字:文化强市建设,宁波城市转型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