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楼宇总部经济 >> 浏览文章

静安区:600万方商务楼宇承载国际总部(2)

2013/9/24 11:06:55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静安,面积仅7.62平方公里,却坐拥上海市中心“寸土寸金”宝地。无论是白天徜徉于南京西路,还是夜晚登高俯瞰楼宇夜景,身处静安黄金地段,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市民生活的美好图景。

  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实现比例100%

  【解读】

  静安的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2012年接收网上咨询842件,办结772件,按时办结率70%,增长13%;接收网上信访977件,办结886件,办结率96.73%,增长2.44%。开展领导在线访谈12次,“静安区政府实事项目征集”等网上互动55次,增长323%。

  静安区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合流”了垂直条线上的业务信息。公安、司法、工商、安监、城管等20多个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信息就此汇集于一个平台,并且和各街道综治中心互联互通以GIS地理系统和200多个社区为基础,建立起包括地图、语音、实时动态图像等在内的30余类信息的共享数据库。该平台按照矛盾受理、问题发现、登记录入、派发流转、落实处理、协调协商、评估评价的流程运转,每个环节怎样处理、花了多少时间,都会留下记录,还有一套相应的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

  目前,静安区还在推进安防视频资源共享系统(二期)建设,扩大高清图像监控系统覆盖面,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推进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对区域综治信息的汇集、加工和利用,增强政府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抗御能力;推进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系统建设,通过停车诱导、灯光管理、环卫设施地理信息、 12319热线等建设,逐步实现市容环境 “网格化发现、扁平化处置、信息化监管”。

  【纲要】

  加大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力争一般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全面提升城区运行管理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

  民生保障

  16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基本消除手拎马桶

  【解读】

  静安区的高楼大厦下,还有着成片旧里。还有几千户人家必须合用卫生间,几千户居民连合用的卫生间也没有,仍过着每天倒马桶的日子。

  前些年,区委区政府已经立下 “军令状”,争取让每户有一个独用卫生间。居民们欣喜地把这一卫生间改造工程喻为 “卫生间革命”。

  对公用卫生间的老式住宅进行改造,可以满足相当多老百姓的需求,还能减少邻里纠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造工程按照“政府支持,居民自愿、受益出资、规范操作”的原则实施,就是居民出一点,政府贴一点,各方筹一点,每户老百姓只需承担一千多元、数百元钱就可以拥有一个崭新独立卫生间,有特殊困难的家庭还给予免资或减资。静安区还调动多方力量设计方案、征询意见,“一楼一策”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而在今年启动的 “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中,计划用8年时间全覆盖全区16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对于一些没有条件改造独立卫生间的住户,计划在楼房内重新敷设管道、安装“托盘式”马桶,改变居民拎马桶生活方式。

  【纲要】

  立足区域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探索分级、分类、分批开展房屋与环境综合整治的办法,全面完成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基本消灭马桶。

  “乐龄生活圈”辐射直径2个居民区

  【解读】

  静安区作为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面临着很大养老服务压力。静安区通过弥补养老床位缺口,打造社区老人“乐龄生活圈”以及创新居家养老内涵等途径,努力破解市中心区养老难问题。

  根据静安区养老机构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区内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0.88万人,应增床位总量为1675张。为此,区政府正加大投入并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探索养老事业,推出床位补贴、房租补贴、服务补贴、资助综合责任险、护理岗位技术津贴、维修补贴、专业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

  今后,“乐龄生活圈”将结合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六位一体”内容,通过软件的优化和硬件的改造,把老年人相对集聚的里弄、大楼、小区打造成服务便捷、环境友好、氛围和谐、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温馨家园。“乐龄生活圈”的辐射直径约为2个居民区,将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一种养老院式的专业服务,创造样板宜老环境。

  【纲要】

  围绕区域人口结构特点,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助老模式,“乐龄生活圈”的运作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区。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生覆盖五社区

  【解读】

  早在2010年4月,静安区政府便与华山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静安区中心医院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正式揭牌,此后,区中心医院又与全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覆盖全区范围的医疗联合体正式组建。

  长期以来,静安区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儿童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外省市疑难病症患者。相比之下,区域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定位不清、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静安区将建设区域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医联体”改革的核心内容。

  静安区的“医联体”模式不同于以往“三级医院核心”模式,而是以二级医院为平台、以紧密有机融合型组织结构为特征。通过华山医院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支撑,静安区中心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向上与华山医院有机融合,向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联动。居民们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服务,还可以由服务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医联体”还创新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由华山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社区糖尿病防治,由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和质量控制,目前各社区糖尿病控制达标率大幅提升,社区糖尿病管理能力更加增强。今后,全区还将推广大肠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一体化。

  【纲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发挥城区医疗联合体优势,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有效提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布局,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文化建设

  步行10分钟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解读】

  静安区正在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学习型楼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小区等创建活动。

  各街道都投入大量资金,开办社区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善各居民区活动室条件。这些文化场所天天开放、全年无休,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为了丰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静安区正在大造“十分钟公共文化圈”惠民实事工程。到2015年,居民只要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以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区文史馆为龙头,五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区图书馆网群、文化名人名居街为主体,72个居委会活动室为基础,兼容区域内市属文化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多元、共享的群众文化权益,营造文化无所不在的文化氛围。

  针对楼宇众多、白领集聚的特点,静安区还启动学习型楼宇创建活动,重点关注白领人群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区卫生局、区科委、区司法局等部门联手开展 “楼宇书屋”、“楼宇运动会”、“楼宇健康讲座”、“楼宇科普活动”、“楼宇普法宣传”等以丰富白领业余生活,提升白领人文修养,拓展白领交友范围为目标的学习教育活动。

  【纲要】

  全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精品教育,学习型城区基本建成。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

  群众文化需求持续得到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财政投入保持持续增长,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内涵更加丰富,社会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全面建成。紧贴群众需求,不断创新载体,设计开发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志愿者人数占适龄人口比例16%以上

  【解读】

  静安区出了个有名的柏万青“柏阿姨”。早在2006年,柏万青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 “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工作室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各类社区公益活动,开展“千人帮百家”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静安公园文明宣传志愿服务,交友沙龙志愿服务,老娘舅调解纠纷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等十项服务。

  如今,静安区还最新设立了区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动员平台—“静安区志愿者之家”,为各类志愿者提供免费服务,希望借此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民间公益组织组建更多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为了让“随手志愿,快乐公益”成为一种“静安文化”,静安区还启动“道德模范”推选活动,产生 “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10名道德模范。

  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到这志愿服务行列中来。据区文明办统计,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接近5万,到2020年力争达到16-70岁适龄人口比例16%左右,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程度不断提高。

  【纲要】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市民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静安人“友善、包容、诚信、守法”价值取向深入人心,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城区相匹配的文明新风尚。完善志愿者社会化动员体系,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新型人际关系。

  南京西路商业企业诚信档案全覆盖

  【解读】

  静安南京路周边商家是否诚信经营,消费环境是否良好?在静安商业诚信信息平台上,137家商户的“诚信档案”一目了然,基本覆盖静安南京路商圈。

  这份档案中,包含银行信誉、纳税信用、物价计量、质量监管、劳动用工、工商管理、消费者投诉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客观反映商家诚信情况。据介绍,文明办将会同商委、工商分局、税务局、物价局、旅游局、劳动局、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建立日常监督电话和长效管理测评机制,通过完善“诚信档案”鉴定测评文明单位,并向社会公众公开。

  今后,将由消费者和专业评估机构共同作为“第三方”,对商业企业诚信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公布在“静安·商业诚信信用平台”外网。全区正在创新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模式、完善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以此打造与南京路商业街区相适应的商业诚信体系。有了诚信“紧箍咒”,静安区整体商业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静安区正以南京西路为核心重新规划其支马路,重点发展吴江路、威海路、陕西北路、巨鹿路以及南汇路-奉贤路-南阳路街区等五大板块,通过“后街经济”提升商圈含金量。

  静安区还准备在静安南京路创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的基础上,再创文明诚信示范街,并将诚信建设逐步向全区近5000个商业网点拓展。

  【纲要】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自律机制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商业商务法治氛围基本形成。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文章关键字:静安区商务楼宇,美好静安,静安文化创意产业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