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楼宇总部经济 >> 浏览文章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仍需增强辐射力

2013/2/20 14:07:00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近年来,总部经济在北京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6月底,跨国公司在京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639家,亚马逊、默沙东、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新设16个项目,合

    近年来,总部经济在北京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6月底,跨国公司在京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639家,亚马逊、默沙东、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新设16个项目,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23.5%。2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投资了637个项目。北京作为世界500强“总部之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北京总部经济之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集中,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北京入选世界500强的总部企业达44家,已经超过纽约和巴黎,仅次于东京的49家,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从隶属关系看,2011年北京有大型中央企业总部222家,实现增加值3013.2亿元,占全市总部经济的40.9%,实现利润占全市总部经济的66.2%。

    (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明显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2012年,北京共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4家,占在京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的30.2%(共有27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投资)随着政策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原有的投资决策、资金运作、财务管理、技术支持与研究开发,逐渐向进出口及国内分销、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等业务扩展。

    (三)行业集中度高,第三产业是吸纳总部企业、服务全市经济的主体。从总部企业的行业构成看,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批发零售、制造业和建筑业,这六大行业聚集了全市1014家总部企业,占总数的78.7%,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总部企业的69.5%,吸纳就业占全市总部企业的61.7%。总部企业对所在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突出,如金融业中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占金融行业的7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该行业的47%。

    (四)总部企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CBD、金融街等特色总部聚集区发展迅速。全市1288家总部企业中,分布在海淀、朝阳、西城和东城四个城区的就有978家,占总部企业总数的75.9%,实现增加值5410.8亿元,占全市总部企业增加值的73.5%。同时,金融街、CBD、中关村等一批特色总部聚集区快速形成,成为全市总部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面临四大突出问题

    (一)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总部企业跨国指数偏低,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北京拥有的总部企业仍以国内企业为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较少,不仅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差距较大,与新加坡、香港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相比也有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北京虽有不少企业积极“走出去”跨国经营,但多数大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仍在国内,尚未真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跨国经营领域和经营能力亟待提高。2010年,北京海外资产排名前10位的总部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仅为26.58%,不仅远低于“2011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0.78%的平均跨国指数,也低于“2011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40.13%的平均跨国指数。

    (二)体现世界城市产业特征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企业总部较少。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的花旗银行、时代华纳、路透社等知名企业相比,北京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工程建筑等领域,体现世界城市产业特征的高技术企业总部和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不多。如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排名第一的联想2010年全球销售收入仅215.9亿美元,远落后于惠普公司(1260.3亿美元)、戴尔公司(614.9亿美元)。北京文化、科技资源丰富,但跨行业经营文化创意、高技术等新兴行业的企业较少,尚未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面临上海、深圳等城市对总部资源的激烈争夺。目前,上海、广州、深圳等许多城市,都将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出台了鼓励国内外总部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与上海相比,北京在国内大型央企总部方面优势明显,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远低于上海(380家),入选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仅10家,比上海少13家。近年来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如福特、卡夫等将地区总部从北京搬到上海。同时,深圳、南京、杭州等许多城市,以及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也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度,比如河北实施“双百工程”(吸引一百家央企进河北、吸引一百所科研院校进河北),各城市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对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四)促进总部企业聚集的政策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北京虽实施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但现行的总部政策仅局限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缺乏针对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京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的相关政策,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京设立总部、二级总部和职能总部的客观要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北京与国内主要城市总部经济政策比较

    (一)从认定标准看,北京、上海两市标准相当,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上海、北京作为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的首选城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相当,都规定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4亿美元,在中国累计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管理型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在中国境内外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三个。相比,广州、深圳等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标准较低,如广州规定资产总额3亿美元以上,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以上。

    (二)从政策支持看,以财政奖励为主,北京奖励力度相比上海更具优势。比较京、沪的政策支持力度,北京的奖励力度相比上海更具优势。如北京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达1-5亿元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营业收入5-10亿元的给予500万元奖励;10亿元以上的给予1000万元奖励。而上海只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的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给予1000万元奖励。

    (三)从政府服务看,上海设有专门促进机构,政策执行力和灵活性更强。上海成立了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为服务总部企业提供一个综合服务平台。而北京对总部企业的服务分散在商务委、外联办等部门,尚无专门的管理机构。从政府服务内容看,一是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总部企业的效率。北京、上海在政策中均规定10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审查并做出相关决定。二是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他便利措施。与上海等城市相比,北京的便利服务措施更全面,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管的家属出入境、居留、子女入学、通关等均提供便利条件。

    (四)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制定了内外资统一的企业总部促进政策。总部经济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北京、上海等处于第一梯队,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总部为主;南京、杭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处于第二梯队,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优势不明显,采取“跨国公司职能总部、国内大企业区域性总部”两手抓的策略,纷纷制定内外资统一的总部政策。如南京实施了《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认定条件统一为:母公司资产不低于15亿元,在境内外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3个,且在南京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对经认定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统一的财政奖励、税收优惠、办公用房补贴、人才等相关政策。

    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经济之都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多部门服务总部企业的长效机制,形成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合力。一是借鉴上海等其他城市经验,从全市层面构建总部经济管理的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总部企业认定、总部招商、人才服务、环境营造等工作的职责与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定期交流与沟通,切实解决总部企业在京聚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加快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工作,建立总部认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半年或每季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一次认定、颁证和表彰,及时通报全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新增企业名单等,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总部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对接,实施对全市重点总部企业、龙头总部企业的对口服务机制,及时掌握总部企业的各种需求,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组织在京总部企业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等交流活动,为有需求的总部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服务。

    (二)研究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京投资新设二级总部、实体性经营机构。一是紧密结合不同类型、不同职能总部的实际需求,如研发总部对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需求较高,综合管理总部对政府决策资源、信息资源较为敏感等,探索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二是适当拓展总部经济政策的适用对象,制定针对央企在京设立二级总部、国内大企业在京设立全国性总部或职能总部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京开展投资、结算、营销、采购等实体性经营业务,切实提高总部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三是鼓励具备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将研发、设计、营销等功能环节剥离出来,在京成立独立的职能型总部,加强土地、审批等方面创新,支持和鼓励总部企业扩大在京项目增资、异地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投资,增强对更大范围高端资源的控制力和辐射力。

    (三)瞄准金融、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打造几大特色总部集群。重点围绕金融、文化创意、高技术和战略新新兴产业等优势领域,打造几大特色总部集群,促进城市国际影响力提升。一是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为目标,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加速跨国经营,着力聚集一批外资银行、保险等跨国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基金、租赁、私募、期货等新兴金融企业总部,全面提升北京金融业国际化水平。二是充分释放首都文化资源效能,以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航母型总部企业,提升首都文化产业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中心建设。三是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聚集,鼓励本土大型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跨区域、跨国经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集群规模,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

    (四)创新总部聚集区开发管理机制,提升总部承载力和持续发展活力。与国外典型总部聚集区相比,CBD、金融街等区域的经济产出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加快高端企业总部聚集,应积极探索总部聚集区开发模式与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总部企业承载力与发展活力。一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务地产综合运营与服务集成商的合作,争取其在京投资总部经济重点项目,承担总部楼宇建设、管理运营、增值服务、产业培育等主要功能。二是建立总部企业引入与开发企业、楼宇业主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入符合北京产业方向的优质总部企业,凡成功引入在京注册纳税的总部企业,给予开发商或楼宇业主一次性奖励。三是对已入驻总部楼宇的企业尤其是冠名总部大楼的企业,加强对其经营业务和办公用房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不达标企业退出机制,保证总部楼宇真正用于总部企业发展。

    (五)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以“总部-制造基地”链条增强总部之都辐射力。借鉴“首钢搬迁”模式,探索建立北京与其他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机制,适时适度地将不适宜在京发展的制造基地向周边转移,留下并吸引更多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总部聚集,构建合理的“总部-制造基地”分工合作链条。由北京及其他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对企业外迁生产基地、在京设立总部和职能总部过程中面临的土地供给、利益分配、政策落实、项目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与解决。与其他城市共建一些跨区域的特色产业园区或基地,配套建立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长期诚信合作机制,实现北京高端企业总部之都和周边中小城市生产制造基地的有效对接。(林恩全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室)

文章关键字:北京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政策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