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特色小镇 >> 浏览文章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浙江在行动

2009/7/29 14:43:22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块状经济生成、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支撑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新的时期,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审视我省块状经济,一些区域正面临着产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块状经济生成、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支撑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新的时期,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审视我省块状经济,一些区域正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组织结构散、创新能力弱,且向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动力支撑不足、转型升级缓慢、存在低端化锁定的倾向等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突破低端化锁定倾向,适应未来消费需求趋势变化,实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块状经济发展新态势

    根据浙江省经信委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 312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2.81万亿元,出口的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浙江省经济总量的54%、62%、56%,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近几年来块状经济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生成发展模式的变化。块状经济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休戚相关。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块状经济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和家庭工业,抓住短缺经济发展的机遇,形成了一批自发成长型的块状经济。近10年来,由于全球化、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的块状经济生成模式集中表现为政府规划导向型,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

    产业组织形态多样化。浙江省块状经济起步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演变,一批块状经济逐渐演变为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国际性商贸市场为主的生产型服务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系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提升型的产业集群;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形成和崛起,催生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产业集群,这已成为当前我省块状经济两类主导的组织形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批以营销和研发为主的服务型企业产生和发展,虚拟网络型的新型块状经济组织形态也正在形成之中。与此同时,市域型和跨县域型块状经济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集群发展模式综合化。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已不仅仅是制造业问题,越来越体现为一个综合体和开放的创新体系。首先,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过程,必须跳出制造业来抓;其次,推动转型升级各主体的作用是互动的,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协会、相关产业和市场力量等主体相互作用;再次,从要素支撑综合考虑,当前已从硬要素支撑为主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同时,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

    集群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从科技创新看,全省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位居全国第2位,建立了300多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00多个公共信息平台,块状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从品牌创新看,在重视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已经取得了如永康五金、温州皮鞋、嵊州领带、义乌小商品等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全国性生产基地称号;从管理创新看,重视学习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升级方式的创新看,注意探索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在产品升级、工艺升级、流程升级、产业功能升级上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从机制创新看,正在积极探索市域型、跨县域型块状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如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已经建立了永康、武义、缙云三地区域产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浙江省委、省政府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上半年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到2012年的工作目标以及抓好这项工作的原则和举措。并从全省范围内确定了杭州装备制造业、宁波服装、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等21个块状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发展目标

    从量上看,力争到2012年,全省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左右300亿~1000亿元、60个左右100亿~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从质上看,经过提升发展,努力形成产业集群的六大竞争优势,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八大举措

    一是抓好战略筹划工作。要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提升产业集群国际市场的行业话语权。必须确立开放的意识,注重“外引内升”战略,一手抓开放,一手抓提升,即对外招商引资、发展新兴产业,对内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打破传统产业的低端化锁定,防止后发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目的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各市、县政府要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抓好当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工作,推动本区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是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大集团和现代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组织形态,根据浙江产业结构特点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着力培育主导行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专业化配套企业。

    三是优化产业空间体系。从全省来看,已形成立体式、多层次、梯度式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为我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优化空间布局,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产业集群、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力建设,使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互动发展,相得益彰。对新开发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布局规划,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同时,要按照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现有园区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

    四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来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整合各种要素,有效提升块状经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营销体系、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能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永康、绍兴、瑞安、温岭、嵊州、海宁、长兴等7个县市,作为省级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试点,要率先推动发展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全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提供借鉴。

    五是健全创新发展体系。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特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特别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支持依托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探索民营投资经营、政府投资市场化经营、政府推进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体制机制,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建设,创造和完善满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加大集群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从而形成浓厚的区域产业文化。同时,建立和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机制,经信、质监、科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六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序转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依赖和市场依托型等生产能力。要组织集群内龙头企业学习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七是抓好示范区试点。根据块状经济不同行业、类型、区域和发展阶段,全省选择了21个产业规模大、提升空间广、带动能力强、示范意义好的产业集群作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抓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的目的,是以深化示范区试点为载体,明确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探索各类集群升级路径,从而更好地寻找共性问题,把握发展规律,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在各示范区试点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中,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带动、空间平台优化、创新发展推动、政策要素支撑等“五大工程”,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各市也应确定一批本地的示范区试点,在全省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八是形成政策合力。21个示范区试点是全省块状经济的典型和代表,各地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协调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将积极整合有关的政策资源,加强对示范区试点的扶持力度。对示范区试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分层协调解决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协调解决。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关全局、涉及面广的共性瓶颈问题,省级有关部门重点予以协调和支持,以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启动

    按照2012年浙江要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成为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目标,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份下发通知,要求运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编制出具有不同产业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是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的关键性内容:

    体现实战性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要为四个方面提供服务:

    一是要为区域龙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起引领作用。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主体是龙头骨干企业。以嵊州领带产业为例,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龙头企业参与其中,在各方的思想碰撞交流中,极大地推动了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思想转变。

    二是要为工业重大项目的前期储备服务。通过项目的引进,起到对现有产业的引领或补链作用。建立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是编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

    三是要为实施一批龙头企业项目服务。转型升级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来实现,要列出一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服务业、城市化领域也要分别抓一批大项目。

    四是要为体制机制创新服务。规划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要加以突破和创新。如跨区域型块状经济,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必须进行突破,创建跨区域的行政沟通协调机制。

    突出五大原则

    坚持战略筹划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格局中,必须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放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调整的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谋划,深刻理解产业集群所在行业的本质特征以及所处发展阶段,实现对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

  坚持综合推进原则。当前产业集群越来越体现为区域综合体和开放创新的网络体系,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互动发展,政府、企业、协会、市场、社会资本相互作用的视角,选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切入点,进行综合推进。

    坚持开放带动原则。在重视产业集群存量提升的同时,通过开放拉动、增量推动,加大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关键项目的引进力度,突出新兴产业、增量产业和项目的拉动作用,用高水平的增量来激活和带动存量优化调整。

    坚持注重过程原则。把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通过示范区试点所在地政府牵头,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专家及高层次行业专家的作用,使编制过程成为探索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的过程、统一合成各方面思想的过程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

    坚持突出应用原则。要注重实施方案编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编制成果要有利于形成区域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推动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实施机制,从而有利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各项战略举措落到实处。

    创新实施方案编制方法

    编制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是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各有关市、县政府和部门应高度重视,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工作协调机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是一个战略筹划、开拓思路、路径选择的过程,要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高度,分析块状经济所处的地位、认清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明确转型升级的主攻目标和路径选择,体现实施方案的战略性、宏观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要确立政府牵头、企业主体和专家融合的工作体系,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克服长期以来转型升级目标不清、方向模糊的状况,突破传统块状经济低端化锁定的思维定势。县域型、市域型块状经济所在地政府要负责对本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和组织协调工作;对跨县域型块状经济,要探索建立以核心区所在县(市)政府牵头的跨地区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转型升级所需的支撑条件,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

  

文章关键字:块状经济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8032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