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写字楼网 >> 创意文化 >> 创意设计 >> 浏览文章

设计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1/9/28 9:46:59 五星写字楼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如果,把键盘变成一把扇子,收拢只占小小一块地方,打开就是完整的键盘,热时还有扇子的功能,岂不妙哉?     刚刚闭幕的2011上海设计大展传送出一个信息:这已经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梦想正通

    如果,把键盘变成一把扇子,收拢只占小小一块地方,打开就是完整的键盘,热时还有扇子的功能,岂不妙哉?

    刚刚闭幕的2011上海设计大展传送出一个信息:这已经成为现实。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梦想正通过创意设计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

    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十大设计之都”称号。此前,上海的艺术设计展举办了十年。 2011年,正式荣膺“设计之都”的上海艺术设计展,也“升级”为上海设计大展。
    “设计之都”究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2011上海设计大展的推手、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

    设计,要与时俱进

    记:上海设计大展前身是原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为什么今年改名?
    汪:2000年起,由市文联和市美协主办的美术大展是设计展和美术展的统称,一年为设计展,一年为美术展,交叉举办已经十年。 2010年9月,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成立,面向全市3万多名设计师、首批入会的555名会员、103个设计企业和机构、22所具有设计专业高校的设计团体。协会成立后面向社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升级”原来的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举办“2011上海设计展”,搭建一个设计师交流平台。
    记:和设计艺术展相比,今年有什么新举措?
    汪:今年的展览分为“中国原素·智创未来展”、“国际著名设计师邀请展”、“设计——成就品牌展”以及“评委提名设计师作品展”。“中国原素·智创未来展”共有1700多件作品参展,入围近700件,最后选出16件,目的是促发中国的设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并在不抛弃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创新。 “国际著名设计师邀请展”,邀请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十个世界 “设计之都”的顶级设计师参展,在展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设计师个性作品的同时,拼接出当今世界设计的全貌。展览邀请到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主席黑川雅之、奥地利格拉兹的设计组合Pudelskern、柏林设计师AnderasHeller等。 “设计——成就品牌展”,遴选上海区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个案,包括“石库门”品牌、“大白兔”品牌等。
    “评委提名设计师作品展”是本届设计大展的一个新亮点。一般的设计展以作品为主体,设计师“躲”在作品之后,而这个展览以设计师为主体。每位评委用自己的睿智判断和对设计人才的真爱,从不同的角度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推荐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本届大展评委推荐的15名设计师中,选出了6位,给予“上海设计师奖”。

    设计,要更接地气

    记: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作品?
    汪:首先它必须是一个“善意设计”,给予使用者人文关怀。以地铁栏杆为例,如果是善意的,是站在乘客安全角度去设计,而如果只是按照管理者方便管理角度,那就是一件恶意设计,哪怕再精妙,也不是什么好作品。
    记:设计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云里雾里”,但这届大展不少作品非常“接地气”。
    汪:是的。评委在评奖过程中也有两种意见,是肯定更有创意的观念作品,还是制作上更精妙的作品。讨论后一致决定,如果只有创意,还没有落地或者说可能不具备落地可能的创意,作为展示可以,但不能参加评奖。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本届设计大展的金奖作品、由蔡泗陵创作的《PortableKeyboard》。蔡泗陵给出了一个扇形键盘的设计。把常规的方向键盘设计成扇形,打开后,正好和两只手的按键位置相吻合,收起后,就像扇子一样携带方便,很好地处理了现实问题,并且十分有美感。虽然是个小设计,但所有评委对这件作品获奖都没有异议。
    记:您如何看待上海设计大展的意义?
    汪:我们的经济在发展,物质水平在提高,原来的温饱需求满足后,转而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样的需求也呼唤创意设计能够大步流星跟上来。创意设计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和品质,上海之所以有那么多设计师,也是与上海这座城市更讲究生活的细节有关。上海设计大展的方向就是致力于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培育更多好的本土设计师来创作好作品服务于中国民众的生活。同时,除了设计行业的自身努力外,更需要全民对设计意识的“扫盲”以及管理部门的关注。

    设计,要有人文关怀

    记:您觉得要实现“中国创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汪:“山寨”文化是最大的拦路虎。还是以设计展键盘金奖为例,很可能明天后,盗版的复制品比比皆是了。我们应以原创为荣,以山寨为耻,否则就真是悲哀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意设计意识在全民范围中还是相对薄弱的。
    记:您参与设计了上海地铁壁画。很多人觉得上海的地铁和国外一些城市相比,似乎还有差距。您怎么看?
    汪:这是“功能地铁”和“文化地铁”的概念。应该说,上海地铁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洲200年建设的结果,上海地铁网络在便捷度的设计上非常成功。以上海城市的现实情况看,我们更需要一个简约有效的地铁网络。这个第一任务完成后,就要考虑更多的人文设计。人文设计也不是光靠画几幅画就可以了,除了养眼,还要养心,比如地铁灯光在早晨黄昏晚上等不同时段让人有不同的愉悦,也需要设计。公共艺术的设计渗透人文关怀,关怀的既有生理层面也有心理层面。
    记:您父亲是国画家,您的专业也是画国画,后来为什么去做设计?
    汪:是歪打正着。我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考入浙江美院的国画系读完本硕课程,回上海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担任国画系主任,后来又去院里做了行政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高校要引入设计专业,师资不足,我这个设计的“票友”,也就“被设计”成了“专业”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高校,只有工艺美术,没有设计专业。设计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的,当时的“设计”是工业社会的衍生品。到了今天,设计重新回归到手工式的个性时代。画国画能随心所欲,但设计更多地要去顾虑对方的需求,但两者都是需要怀着艺术创作的情怀。我很喜欢画国画,但我也为在设计领域多年而高兴,设计确实能为城市、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章关键字:创意设计,设计梦想,设计思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8044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