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写字楼网 >> 创新转型 >> 文化创意经济 >> 浏览文章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2011/11/22 14:01:21 五星写字楼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201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周前不久落下帷幕,纵观历届文化创意产业周,发展趋势呈一个倒V形曲线。2005年,第1届文化创意产业周举办时,乏人问津,举办到第4届时,人气爆棚;但从第5届开始,展馆面积虽然相比第1届有了质的

    201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周前不久落下帷幕,纵观历届文化创意产业周,发展趋势呈一个倒V形曲线。2005年,第1届文化创意产业周举办时,乏人问津,举办到第4届时,人气爆棚;但从第5届开始,展馆面积虽然相比第1届有了质的飞跃,但参观人气却在下降;今年,展馆面积达到历届最大,可整体人气依然有待提升。或许,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周正面临“七年之痒”,如何文化创意转型,突破发展瓶颈,也成为当务之急。

    “七年之痒”寻突破

    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周起步时,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刚刚起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无论从政府还是从公众层面都处于摸索阶段,当时产业周也定位于 “普及”。伴随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授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2007年进入整体发展阶段。目前,上海授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近百家,2010年上海也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去年的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占上海GDP比重更是达到10.4%,根据上海“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这一比例还将大大提高。
    从普及到关注,从关注到体验,文化创意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信息通讯的普及,文化创意资讯的获取也越来越便捷,市民对产品的需求也从功能满足向设计+体验满足转型。正因如此,文化创意周的“普及”作用正在遭遇“七年之痒”。但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而言,“七年之痒”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说明上海对文化创意具有很高很快的接纳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副主任何炯表示,“七年之痒”背后蕴含这样一条规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周最初的“普及文化创意与设计”的目的正在淡化,文化创意周将进入“专业性”的层面。据悉,市政府从今年初便在思考文化创意产业周需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最新文化创意设计的普及依旧需要,但文化创意如何实现自身产业化,怎样促进其他产业突破瓶颈也非常重要。
    在今年的文化创意周上,由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主办的“上海设计新模式展”首次亮相,是一次面向专业层面,以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化进程的尝试。在设计新模式展上所展示的不同企业与文化创意结合的实践,不仅有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努力的案例,也有来自上海电气、三一重工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上海家化、回力球鞋等老品牌如何与文化创意设计结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实践案例。何炯表示:“前期我们对文化创意与企业相结合的诸多案例进行了有效筛选,认真思考了文化创意与自主创新、品牌、新技术、艺术、服务平台等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所展示的实践在经过分析总结形成模式后,具有被关注以及参考的价值。”
    刚刚闭幕的上海工博会上,获得金奖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就是设计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产物,还有诸多优秀的产品与技术,未来文化创意将成为这些产品与技术走进人们生活的桥梁。业内人士也表示,专业化将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一些顾虑,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虽被定性为产业,但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何对文化创意设计的价值进行评估,传统产业如何与文化创意最佳结合等问题,都将成为阻碍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的瓶颈。

    “商业模式”非一日之功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其独特性,不仅自成产业,也融入到其他产业的链条中。比如,汽车的工业设计在国内外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化创意设计应不仅仅体现在 “生活小品”中,如家具、背包、摆设用品等,更应强调与各产业的融合。
    相较其他产业而言,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局。首先,缺乏普遍适用的商业模式,企业价值、文化创意价值也难以得到评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与增长性难以预估;其次,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局,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还是“大脑产业”,设计师们通过大脑来改变世界,这其中必然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文化创意产业还未真正找到运用何种方式有效保护文化创意理念;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定价体系也不清晰,一个文化创意值多少钱,5万?50万?据了解,国内某知名电脑品牌曾通过公开渠道,向社会征集新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所支付的设计费是5万,但最后该产品销售额超过亿,文化创意就值5万?这也就是当下制造业难以评估文化创意设计价值的核心。
    此外,一位家具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制造业、电子产品,还是家具生产等企业,都面临企业设计团队是用“外脑”还是“自行组建”的问题。选择外脑,可以打破企业自身的条条框框,从市场出发推出产品,但是可控性差,“外包服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评估设计外包的标准没有;组建自己的团队,虽然更容易企业今后整体的发展,但是却面临工人不懂设计,设计不懂工种,受到本行业局限大,投入产出周期长的困境。
    “商业模式”问题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互联网产业发展初期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实践逐渐形成模式,随之不断“更新模式”逐步成型,最终迎来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将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但文化创意设计如何被传统企业所接受,需要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共同努力。

    文化创意与产业共“牵手”

    文化文化创意产业链条非常长,它就像一根针把不同的产业连通起来。但是怎样串联,融合筛选真正对企业有价值,能够给双方带来风险可控的合作?上海进行了诸多实践。
    今年7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曾联合阿里巴巴,共同举办了首届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对接沙龙,传统制造业企业表示,他们很需要专业的设计机构介入其生产链中。但在具体操作中却遭遇另一个问题,传统制造业对文化创意设计理解仍停留在“外观设计”,并未意识到国内工业设计已形成三个层面的设计架构,底层的“外观设计”、中层的“全产业链和设计”(包括前期策划和后期包装宣传)、高层的“填补市场空白设计”。上海指南设计总经理周佚表示:“10年前,客户找我们设计一款产品,要求造型好看,吸引眼球,设计费是3万元。10年后,客户给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样的产品能填补市场空白,它的使用对象是谁,如何靠它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咨询与设计费用超过百万。以前是买方案,现在是买机会,买在市场上出奇制胜的机会、能挖掘潜在市场的机会,这才是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理念上的脱节导致制造业虽有意与文化创意设计结合,但最终却发觉设计并未改变产品市场销路,反过来埋怨设计企业无用。何炯表示,向传统制造业普及文化创意的核心价值、文化创意如何助力传统产业的观念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给文化创意产业展示各种实践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有信心与传统制造业结合。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进程,今年8月成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基金联盟,初期的管理资金就达269亿元。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研讨会上,该基金联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虎表示,自8月成立以来,平均每周要考察3个项目,目前已经看中了3个项目。“现在大量资金已经涌入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头疼的是找不到好的项目。”王虎说,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不愁文化创意与产业结合。
    因此,给文化创意插上“资本的翅膀”,文化创意企业本身要有自己的定位。王虎表示,现在的投资人喜欢投与制造业结合的文化创意,这样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对设计企业来说,也能够在产业链上下游占据更多空间;此外,渠道对设计企业来说也十分重要,比如,有的企业在淘宝网上卖产品,以为就掌握了渠道,其实没有,因为卖东西付出了代价。当然,在这个中间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失败了怎么办?据了解,现在市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推进这方面政策,在一些园区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担保公司。

文章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上海文化创意产业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8044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